從理想的情況考慮,理論研究乃至技術研發,是高校擅長的;從小企業發展壯大成為大企業,是資本和產業擅長的。把技術價值轉化為商業價值,應該由新型高??萍汲晒D移機構來做??墒?,現如今大量成果“沉睡”在實驗室,成為許多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尷尬。研發搞得有聲有色,但在與企業、融資機構談合作的時候,卻經常遭遇談不攏,科技成果轉化一直是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的痛點。
科技經濟兩張皮的現象,在全國并不少見??蒲性核貌蝗菀鬃龀隽顺晒麉s難以轉化為生產力,辛勤付出難以在收入上有所體現,影響積極性;企業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,攥著資金卻不知道去找誰,或者產品科技含量在低位徘徊,或者耗費人力物力重復搞研發。創新鏈上有兩個階段,一是取得發現、成果、專利等,二是組合各種要素加工成為市場接受的產品。前一階段相對容易,第二個階段比較難,這就形成了創新孤島。
我國大量科技成果只能養在深“閨”,技術“幼苗”很難長成參天“大樹”??萍紕撔驴偸悄阕肺亿s、日新月異,科技成果如若不能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,一旦新的替代技術出來,就會失去應用的價值,淪為毫無意義的廢紙。在技術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的今天,科技成果的“價值窗口期”非常有限,一旦錯過將導致大量科技成果價值的貶值甚至消失。那么如何減少專利“在睡夢中死去”的悲劇,調動了科技人員的創造積極性,有力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呢?
是繼續循規蹈矩、讓大量的專利束之高閣,還是通過改革職務發明權益、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創業積極性?答案當然是后者,面對高??萍汲晒D化的困境,近年來,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,各高校也進行了很多技術轉化新路徑、新模式的探索。大量被鎖在抽屜里的科技成果有望加速轉化,精準對接為高校的成果轉化和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??萍汲晒D化涉及三方,即成果所有方、成果轉化方和成果應用方。當下,各高校也在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轉化模式。
在多年的摸索前行中,也并非沒有成功的案例。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飆介紹,清華大學在整合全??萍籍a業的基礎上,于2003年設立了清華控股有限公司(下稱清華控股),注冊資本25億元,以市場化投融資方式轉化大學科技成果。2016年,清華控投銷售收入956億元,資產規模3500億元。清華控股之所以發展迅速,是因為清華控股依托清華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,同時還有相對完整全面的產業布局,在全國運營和管理70個科技園和144家創業孵化器,這為科技成果轉化的落地提供了很好的支撐。不過,也有專家認為,清華大學作為國內知名高校,擁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,其科技成果轉化的經驗,很多并不具有可復制性。
發明專利在逐年增長,企業科研成果轉化好,這值得點贊,但不容忽視的問題是,眾多高校發明專利躺在實驗室里“睡大覺”。專利最大的價值在于應用。如何“喚醒”沉睡的專利?高校應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,政府也應出臺相應扶持政策,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,促使專利成果走向市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