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業部近日下發“十三五”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通知,擬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創建107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,同時支持建設部、省、地、縣四級農產品質檢機構3332個,落實檢測人員3.5萬人,每年承擔政府委托檢測樣品量1260萬個。
規劃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間考核認定100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和145家風險評估實驗站,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4140項、獸藥殘留限量標準1584項,基本覆蓋我國常用農獸藥品種和主要食用農產品。制定發布農業行業標準5121項,各地制定農業生產技術規范1.8萬項。原文如下:
農質發〔2017〕2號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(農牧、農村經濟)、農機、畜牧、獸醫、農墾、農產品加工、漁業(水利)廳(局、委、辦)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、水產局,部直屬單位:
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穩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,確保農業產業健康發展和公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我部研究編制了《“十三五”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》?,F印發你們,請結合實際,認真貫徹執行。
農業部
“十三五”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規劃
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公眾身體健康和農業產業發展,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?!笆濉笔侨娼ǔ尚】瞪鐣臎Q勝階段,對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、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根據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》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《“十三五”國家食品安全規劃》和《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(2016-2020年)》部署要求,制定本規劃。
一、“十二五”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進展
“十二五”時期,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,緊緊圍繞“兩個千方百計、兩個努力確保、兩個持續提高”目標,堅持產管并舉,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,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。2015年全國蔬菜、畜禽和水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6.1%、99.4%和95.5%,分別比“十一五”末提高3.0、0.3和4.2個百分點;5年間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,重大活動保障有力。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,為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進、穩中提質、穩中增效做出了貢獻。
——監管隊伍基本構建。
全國所有省(區、市)、86%的地市、75%的縣(區、市)、97%的鄉鎮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,落實監管人員11.7萬人。30個省(區、市)、276個地市和2332個縣(區、市)開展了農業綜合執法。組織開展全國農產品檢測技術比武練兵活動,不斷提高執法檢測的能力和水平。深化實施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,支持建設部、省、地、縣四級農產品質檢機構3332個,落實檢測人員3.5萬人,每年承擔政府委托檢測樣品量1260萬個。
——標準化生產全面啟動。
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4140項、獸藥殘留限量標準1584項,基本覆蓋我國常用農獸藥品種和主要食用農產品。制定發布農業行業標準5121項,各地制定農業生產技術規范1.8萬項。創建園藝作物標準園、熱帶作物標準化生產示范園、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059個,創建標準化示范縣185個。全國有效期內的無公害、綠色、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總數達到10.7萬個。
——執法監管深入推進。
持續實施農藥、“瘦肉精”、生鮮乳、獸用抗菌藥、水產品、生豬屠宰、農資打假等專項治理行動。全國共查處各類問題17萬余起,查處案件6.8萬件。三聚氰胺連續7年監測全部合格,“瘦肉精”監測合格率處于歷史最好水平。國家例行監測范圍擴大到151個大中城市、117個品種、94項指標,基本涵蓋主要城市、產區、品種和參數。各地例行監測工作全面啟動,監督抽查和專項監測依法開展。
——應急處置水平大幅提高。
考核認定100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和145家風險評估實驗站,對隱患大、問題多的農產品品種和環節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評估,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政策咨詢、科普解讀、熱點回應、宣傳培訓等工作。建立全天候輿情監測制度和上下聯動、區域協同、聯防聯控的應急機制,妥善處置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問題。
——質量安全縣創建扎實開展。
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,全面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,命名首批107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,30個省同步開展了省級創建工作,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477個。推動各地落實責任、加大投入、創新機制,大力推進監管體系建設、標準化生產、全鏈條監管、全程可追溯管理和誠信體系建設。
——監管制度機制逐步理順。
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《食品安全法》,國務院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進行重大調整。農業部、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簽訂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合作協議,聯合印發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指導意見,厘清職責分工,建立無縫銜接工作機制。農業部加快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,組織各地開展追溯試點,努力建立“從農田到餐桌”全鏈條監管體系。
但同時,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風險隱患仍然存在,農獸藥殘留超標和產地環境污染問題在個別地區、品種和時段還比較突出。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起步晚、基礎弱,基層缺人員、缺經費、缺手段的情況仍較普遍,個別地方監管責任不落實、工作難到位的現象時有出現。公眾對農產品的要求已從過去只求吃飽變成吃好、吃得安全放心和營養健康,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。